2024年3月17日 · 华北电力大学科研团队在新型散热机制——薄液膜沸腾研究方面,成功实现了超过2000W/cm²的超高热流密度,刷新国内外目前已知的相关公开纪录,有望进一步提升器件设备散热效果。
了解更多针对由不同类型不同规格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三元)组成的集装箱式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本文将液冷技术应用于电池储能系统热管理,对流体回路和恒功率运行工况下的储能电池温度场分布进行模拟仿真,结合实验分析验证了模型的精确性,对比分析有
了解更多2024年9月9日 · 采用热流耦合的仿真模拟技术,进行响应面试验设计,研究流道体积分数A、入口温度B、流量C对散热性能的交互影响,通过试验验证了拓扑流道的实际温控能力,证实了仿真模拟的高预测精确度。
了解更多2024年3月20日 · 张子峰等对某型集装箱储能系统进行了散热仿真,通过在风墙入口位置设置合理的导流板,确保了储能系统内部电池温度的均匀性。 王丽娜等通过改变导流板的渐缩和渐扩情况,确保了流场的均匀性同时减少了涡流的产生。
了解更多2022年6月1日 · 储能型锂离子电池的产热行为研究对光伏发电系统中锂离子电池可能出现的热失控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 对增强电池安全方位性能方面具有正面的研究意义。本文基于对单体锂离子电池热物理参数计算得出的数据, 与实验测温数据相拟合, 建立电池三维热模型, 并使用 :
了解更多2020年的5月,《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0》指出全方位球已投运的锂离子电池储能累计装机量为8453.9MW。与电动汽车中的动力电池相比,储能电池系统中电池数量更多,电池的总容量和功率也更大。
了解更多2017年10月8日 · 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等 优点,在车用动力电池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热 相关问题关系到电池性能、寿命、安全方位而受到充分
了解更多2023年9月17日 · 保持电池模块的主体尺寸、电池间隙等参数不 变,在与电池前端重合的位置增设不同宽度的导流板,观察导流板尺寸对于流场和散热面温度场的影响。 导流板的宽度w分别为20 mm、30 mm、40 mm、50 mm,导流板的布置位置如图8所示。
了解更多2024年11月27日 · 摘 要 作为最高主流的储能电池液冷技术,间接冷板冷却技术相比风冷技术虽然实现了在电池换热和均温效果上的突破,但仍存在着电芯顶底区域温差过大、液冷管路循环阻力过大和功耗过高等问题。
了解更多2022年8月15日 · 采用实验方法测量了电芯的导热系数、比热、电芯在充电和放电过程的绝热温度特性,建立了考虑电芯内部的热传导、电芯表面与空气的自然对流换热的传热模型。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