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6日 · 中国科学报讯(记者杨保国 通讯员周慧)近日,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从怀萍课题组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俞书宏研究团队合作,通过一体化器件构型设计,成功研发了新型超级可伸缩电容器,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充放电过程中的实时自修复,为研发智能柔性能源存储器件提供了新途径
了解更多2019年4月21日 · 相关成果以"可实时修复的伸缩型超级电容器"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先进的技术材料》上。 业内表示,可伸缩超级电容器具有高机械柔性,能够在弯曲和拉伸等复杂机械形变时
了解更多2019年5月7日 · 实验结果表明,新型电容器的面电容值高达885 mF/cm2,拉伸应变可达原长的8倍。 同时,基于电极和电解质优秀的本征弹性和自修复性能以及一体化器件构型设计,该电容器
了解更多2023年8月4日 · 我国学者研发出新型铁电材料 可让柔性可穿戴设备更"随和"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团队研发出一种兼具弹性与铁电性的新型高分子铁电材料,有望解决传统铁电材料在制造柔性可穿戴设备时难以保持性能稳定的问题。相关论文4日发表于《科学》杂志。
了解更多2019年5月6日 · 通过一体化器件构型设计,成功研发了新型超级可伸缩电容器,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充放电过程中的实时自修复,为研发智能柔性能源存储器件提供了
了解更多2019年5月7日 · 合肥工业大学等研发可实时修复的伸缩型超级电容器 科技舆情 本报讯(记者杨保国 通讯员周慧) 近日,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从怀萍课题组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俞书宏研究团队合作,通过一体化器件构型设计,成功研发了新型超级可伸缩电容器,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充放电过程中的
了解更多2015年6月22日 · 近日,美国研究人员在 《科学报告》 上描述了一种基于剪纸(折纸技艺的一种)的可伸缩电池,它能在保持功能的情况下伸展到原始尺寸的150%以上。 电池可以用来为智能手表供电,它可以很容易地结合到手表的弹性腕带中,这显示出这种电池在便携可穿戴设备上的潜力。
了解更多2019年4月22日 · 据媒体报道,合肥工业大学研究团队通过一体化器件构型设计成功研发新型超级可伸缩电容器,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实时自修复。
了解更多2015年6月22日 · 近日,美国研究人员在 《科学报告》 上描述了一种基于剪纸(折纸技艺的一种)的可伸缩电池,它能在保持功能的情况下伸展到原始尺寸的150%以上
了解更多2019年4月19日 · 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从怀萍教授课题组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教授研究团队合作,通过一体化器件构型设计成功研发新型超级可伸缩电容器,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实时自修复。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先进的技术材料》上。
了解更多2019年4月15日 · 近日,化学与化工学院从怀萍教授课题组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教授研究团队合作,通过一体化器件构型设计成功研发了新型超级可伸缩电容器,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在
了解更多2019年5月6日 · 中国科学报讯(记者杨保国 通讯员周慧)近日,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从怀萍课题组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俞书宏研究团队合作,通过一体化器件构型设计,成功
了解更多2019年4月18日 · 4月15日,记者从合肥工业大学获悉,该校化学与化工学院从怀萍教授课题组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教授研究团队合作,通过一体化器件构型设计成功研发了新型超级可伸
了解更多2019年3月28日 · 新开发的动态金属硫醇盐(M-SR,M = Au,Ag)键诱导的集成构型,具有强大的电极和电解质,−2和能量密度为123 µWh cm -2,这是可伸缩超级电容器的最高高报告值。 值得注意的是,该器件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表现出800%的超高拉伸应变,快速的光学
了解更多2024年11月7日 ·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二维材料与能源器件研究组研究员吴忠帅团队与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团队合作开发出具有高能量密度、高柔性、高耐热性能的柔性平面钠离子微型超级电容器。 图片来源: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了解更多2018年12月3日 · 超级电容器(SCs)由于其长期耐用性、电化学稳定性、结构简单、功率密度特别高,且在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参数方面没有太大的妥协,在移动储能技术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因此,可伸缩SC设备已被纳入各种新兴的电子应用领域,从可穿戴电子纺织品到微型
了解更多IT之家 10 月 31 日消息,日本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北京时间昨日宣布成功开发出一种面向医疗保健应用的可伸缩电路板,其在伸长率最高高可达 60% 的同时也兼具可信赖性。 村田表示该产品可在提供较舒适的粘贴感的同时实现高精确度数据收集,有望用于粘贴在身体表面收集生物信息的医疗和保健
了解更多2019年4月22日 · 据媒体报道,合肥工业大学研究团队通过一体化器件构型设计成功研发新型超级可伸缩电容器,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实时自修复。 相关成果以"可实时修复的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