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贸生产厂家
2021年2月24日 · 由甘肃省建材科研设计院、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等五家单位合作建设的国内第一个"地热+太阳能"互补供暖示范工程集成了中深层地岩热利用、太阳能热利用及跨季节储热等技术。

面向碳中和,太阳能光热对建筑领域减碳意义重大

2021年2月24日 · 由甘肃省建材科研设计院、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等五家单位合作建设的国内第一个"地热+太阳能"互补供暖示范工程集成了中深层地岩热利用、太阳能热利用及跨季节储热等技术。

了解更多

中建八局一公司设计研究院的绿色低碳设计探索与实践

2024年8月14日 · 中建八局建筑绿色低碳技术实验室以近零能耗为设计标准,设计能耗水平比标准降低65%以上,集合采用主、被动太阳能的设计策略及装配式建造方式,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绿色能源,为实现零碳建筑提供实践经验。

了解更多

从全方位生命周期,探寻中国净碳建筑之路 | ArchDaily

2022年3月17日 · 2020年9月22日,中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来,已明确碳中和约束目标与实施战略,积极应对全方位球气候环境挑战。 生命周期评估是一种评估产品、过程或服务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对环境的影响的方法。 从原材料的提取和加工 (摇篮),到产品的制造、分销和使用,再到构成产品的

了解更多

我国绿色低碳建筑发展现状及展望分析-中国期刊

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方面,我国已经成功研发出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环保产品,包括节能窗、节能灯、太阳能光伏板等。 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方面,我国已初步形成了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和低碳示范园区建设体系,包括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等在内的诸多新兴产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同时,我国在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光热系统、垃圾发电等领域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但是,

了解更多

中国十大最高节能低碳建筑TOP10_绿色案例_工程案例_绿建资讯

2013年7月23日 · 它号称世界上最高大的太阳能建筑,日月坛微排大厦总建筑面积达到 7.5 万平方米,在全方位球首创实现了太阳能热水供应、采暖、制冷、光伏并网发电等技术与建筑的完美无缺结合,建筑整体 节能 效率达 88%,每年可节约标准煤 2640 吨、节电 660 万度,减少 污染 物排放

了解更多

装配式"零能耗"低碳建筑的碳排放比较研究——以国际太阳能 ...

2024年1月18日 · 在我国双碳目标下,建筑减碳任重道远,碳排放计算成为一个设计显性要素引起建筑师的广泛关注.本文选取本团队在第二届(2018年)、第三届(2022年)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方位能竞赛的参赛作品栖居2.0(装配式木结构)、栖居3.0(装配式钢结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其

了解更多

太阳能+多能互补:建筑"碳达峰、碳中和"的必由之路_光热

2021年6月27日 · 《规划》鼓励积极推进太阳能与常规能源融合,采取集中式与分布式结合的方式进行建筑供暖,鼓励在条件适宜的中小城镇民用及公共建筑上推广太阳能供暖系统。

了解更多

2022年中国十大绿色建筑详解|光伏|雨水|低碳|太阳能|零能耗 ...

2023年1月17日 · 会上发布了2022年十大绿色建筑,以表彰在推动房地产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做出优秀贡献的企业。 中国海外大厦、恒通AI科创大厦、石家庄当代府ΜΟΜΛ、绿城第19届亚运会媒体村、首开国樾天晟、天津朗泓园、越秀星汇君澜、北京丰科万达广场、招商深圳太子湾04-05地块4#楼、香港有机资源回收中心第二期项目O·PARK2获得此奖项。 认证标识:2022年住建部零

了解更多

中国建筑的三个绿色建筑案例_发展_低碳_城市

2024年1月11日 · 中建科技研发实施的全方位球第一个运行中的"光储直柔"建筑 助力建筑行业低碳转型 ——中国第一个模块化零能耗建筑 绿色建筑,除了建造理念不同外,建造方式也很新奇。中建集团加快推进新型建造方式变革,从源头减少污染产生、降低资源消耗。

了解更多

中建科技《全方位球第一个运行的"光储直柔"建筑带动建筑行业向 ...

2023年5月24日 · 近日,"中国建筑优秀社会责任实践案例"评选结果公布,中建科技《全方位球第一个运行的"光储直柔"建筑带动建筑行业向清洁低碳转型》获"创新领先"优秀实践案例。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