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6日 · 在我国"双碳"目标的政策推进下,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飙升,锂电池板块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锂电池行业主要技术进行对比,分析其发展痛点及突破点以及锂电池技术发展方向及趋势。
了解更多2024年9月12日 · 近日,据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官方消息,该所武建飞研究员带领的先进的技术储能材料与技术研究组,研发出用于全方位固态锂硫电池的新型
了解更多2023年7月7日 · 从锂电池构成来看,锂电池技术主要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质和隔膜四个主要细分技术领域。 其中,正极材料主要包括磷酸铁锂、三元正极、锰酸锂等;负极材料主要包括碳系材料和非碳系材料;电解质主要包括液态电解质、固液复合电解质和固态电解质;隔膜主要包括干法隔膜和湿法隔膜。 锂电池行业主要技术对比. 根据锂电池正极材料的不同,锂电池可分为
了解更多2024年3月30日 · 在本综合指南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锂电池技术的最高新进展,并探讨这些创新技术如何塑造能源存储的未来。 锂硫电池以其高能量密度潜力成为一种前景广阔的解决方案。 与传统的锂离子电池不同,锂硫电池利用硫作为正极材料,理论能量密度明显更高。 然而,硫的导电性差、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和有限的循环寿命等挑战亟待解决。 研究人员正努力于提高阴极材料的
了解更多2022年5月26日 ·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与姚宏斌、倪勇教授团队合作,以解决锂离子电池高能量密度与快充性能之间的矛盾为目标,提出并制备出一种新型双梯度石墨负极材料,实现锂离子电池在6分钟内充电60%。 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科学进展》。 高能量密度与快充性能难以兼得. 当前,锂离子电池驱动的电动汽车因节能、环保等优点受到人们的青睐。 然而,
了解更多2024年3月11日 · 陈立泉和黄学杰团队在第三代锂离子电池的基础研究上取得了系列突破,其中他们基于镍锰尖晶石高电压正极材料研发的锂离子电池中试即将完成,能量密度比第二代的磷酸铁锂电池提升50%以上,量产后预期成本也明显下降。
了解更多2024年5月18日 · 为此,Wagemaker教授团队联合中核集团原子能院等单位,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法,成功将化学短程无序(CSRD)引入到氧化物正极中,精确确调节了锂和钴元素在晶格中的局域分布,使其跨越几个最高近邻格点的间距,从而显著提升了锂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快充
了解更多2024年8月2日 · 近日,中国 科学院 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科研团队在全方位固态锂电池领域取得新的突破,有望让电子设备小型化、长续航的梦想成为现实。
了解更多2024年8月1日 · 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科研团队在全方位固态锂电池领域取得新的突破,有望让电子设备小型化、长续航的梦想成为现实。 这一成果7月31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能源》发表。
了解更多2024年8月6日 · 中科院青岛所开发新型全方位固态锂电池,正极材料具高能量密度、超长循环寿命,显著提升电池性能,有望改变电池格局,具广泛应用潜力,但距商用化尚远。
了解更多